在石油化工、矿山开采、粉尘加工等高危工业领域,设备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和潜在爆炸风险对传感器提出了严苛要求。传感器防爆结构作为保障生产安全的核心技术,通过特殊设计和材料选择,实现了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的稳定运行。本文从技术原理、分类标准到实际应用场景,深度解析传感器防爆结构的关键要素。
一、防爆传感器在工业安全中的不可替代性
全球每年因设备爆炸引发的工业事故中,超过60%与电气设备点火源相关。国际防爆认证组织IECEx的统计数据显示,采用合规防爆结构的传感器可降低80%以上的潜在爆炸风险。防爆传感器通过物理隔离、能量限制等技术手段,从根本上消除设备成为点火源的可能性,确保甲烷、氢气、铝粉等危险介质环境中的安全监测。
典型应用案例包括:
石油储罐液位监测系统
天然气输送管道泄漏检测
粮食加工厂粉尘浓度监控
化工厂有毒气体报警装置
二、防爆结构的技术实现原理
1. 隔爆型(Ex d)设计原理
通过强化传感器外壳的机械强度,采用法兰接合面和螺纹隔爆面设计。当内部发生电弧或火花时,爆炸压力被控制在腔体内,经过特定间隙长度的冷却后,释放到外部环境的气体温度已低于可燃介质的燃点。关键技术参数包括:
壳体材质抗压强度≥150MPa
接合面间隙≤0.15mm
表面粗糙度Ra≤6.3μm
2. 本安型(Ex i)电路保护
采用双重化电路设计,将设备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的能量限制在安全范围内。通过稳压二极管、限流电阻组成的保护电路,确保短路电流不超过85mA,火花能量小于20μJ。该技术尤其适用于需要低功耗的智能传感器。
3. 增安型(Ex e)防护机制
在传感器内部元器件与危险环境之间建立多层级防护:
灌封胶体填充空隙(导热系数≥1.5W/m·K)
接线端子绝缘层厚度≥3mm
旋转部件双轴承固定设计
三、防爆等级标准与选型指南
1. 国际主流认证体系对照
标准体系 | 适用区域 | 防爆标志示例 | 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TEX | 欧盟国家 | II 2G Ex db IIC T6 | |||||||||||||||
IECEx | 国际通用 | Ex db IIC T6 Gb | |||||||||||||||
NEC | 北美地区 | Class I, Div 1, Gr.B |
环境特征 | 推荐防爆类型 | 典型行业应用 |
---|---|---|
持续性可燃气体 | 隔爆型+本安型 | 液化天然气处理厂 |
粉尘堆积环境 | 浇封型 | 面粉加工车间 |
空间受限区域 | 本安型 | 井下采煤设备 |
强腐蚀性介质 | 不锈钢隔爆外壳 | 酸洗生产线 |